當代藝術是西洋的發明

最近有許多日本的關係者垂涎三尺地羨慕著「物派」在美國被重新評價的事件。而從以前就有所關係的人想必會這麼說吧:「這是我所培育的」。雖說那可能是事實,但不給條出路也不給個痛快,不付作品款項也理所當然的業界有資格說「一路培育」這種話嗎?反倒該說阻絕了可能性,使得作家產生疑念及失望是不是更貼切呢?

2012年春天,洛杉磯Blum & Poe Gallery舉辦了日系美國籍的吉竹美香所策展的「物派」企劃展「給太陽的安魂曲:物派藝術」,受到美國人的驚嘆與讚賞。那是首次被世界當代藝術業界承認,也沒有日本人對於這個看法唱反調。也就是說被美國及西歐認可代表了成功。此次「物派」展覽的成功將文脈打亂、重新整合,組成了西歐型當代藝術的格式。若沒有這個重新編輯、重新整合的手法,想必也不會被認同吧。透過說明西歐藝術史的時代背景、說明日本國的固有特性、說明戰爭所帶來的影響、說明每一件事情,在這樣的設定之下產生了「物派」,西歐藝術概念所沒有的獨特性在此!的議論方法,相對評價才首次出現。

為何不在日本當代藝術業界實行這樣的構造性理解呢?在我觀察三十年來所得到的結論是,日本當代藝術業界聚集了許多學習不足卻想輕鬆填飽肚子的傢伙,而他們最終目標就是成為大學教授。作家製作作品,若想在發源地得到評價,那們說明及翻譯這些瑣碎的過程也是不可避免的。作家因這些過程而挫折,勤奮地在居酒屋裡跟學生談笑風生。要如何超越阻擋國家的斷絕文脈呢?自己設定界線、遲疑、不去承認自己僅是停留在日本國內的自我放大,這樣令人悲傷的現實阻擋在我們的前方。

何謂御宅

為了當代藝術業界中老一派的人,我想先說明「何謂御宅?」。這個詞的發祥最先是來自於次文化評論家的中森明夫,他把大學SF研究會上揶揄上流階級人士以「御宅」稱呼他人的叫法創造成一個族群。動畫時代的黎明期的「宇宙戰艦大和」及「鋼彈」等,配合將電視卡通重新編輯成劇場版動畫的上映,許多動漫迷聚集成群,最終動畫的製作者本人也成為了明星。劇場版「鋼彈」宣傳時,導演的富野由悠季在新宿ALTA前聚集了一萬人的鋼彈迷,打著「動畫新世紀宣言」的事件十分具有象徵性。在那之後,動畫配合市場製作販售周邊,以動漫迷為客群的專門雜誌也大量刊行。然而,內向且溝通能力較低的人們一頭栽進這樣充滿幻想的世界中,卻被社會當成了生活在低階層的人種。在宮崎勤的幼女誘拐殺害事件及歐姆真理教教義中發現漫畫及動畫的元素,也加速了人們對於御宅的藐視。

然而,御宅反過來利用那藐視的構造潛入地下,與次文化漸漸融合,最終透過與偶像、摔角、車、角色扮演以及越境到真實生活中等現象,可說是完全與日本次文化合體。富有創造力的御宅開始投入到遊戲、動畫及同人誌等內容創作,市場也趁機跟上。隨著網路發展及「電車男」的話題,御宅完全地回到了地表上。現在日本的主流文化中,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包含了御宅的元素,御宅成為表現日本固有性的文化。同時,在這過度擴散的狀況及少數有所堅持的階層中,產生了代溝,而「何謂御宅」的文脈也越來越難以議論。在這狀況之下,政府官僚為了博得人氣而高階的「COOL JAPAN」口號也使得御宅文化開始奇妙的變形、膨脹。